2014 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 4 万亿元,增长率 31 %,预计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将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在 2017 年将达到 8 万亿元的市场交易规模。
在整体跨境电商中,出口电商占比较大,未来仍将扮演主要角色。
B2B 模式发展趋势:从简单信息撮合到交易。因进出口贸易涉及到垫资及大量资金与交易行为,B2B 电商难代替传统线下外贸商,实现纯线上化。
在出口电商的具体结构中,B2C 市场交易额较小,但增速较快,呈现出 B2C 占比提升,B2B 和 B2C 协同发展的新业态。
中国出口电商产业链包括:
上游卖家(包括生产制造商/品牌商),下游终端/消费者,中游渠道(平台电商及自营电商)
物流服务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商品配送上门,国际物流,仓储服务。
目前如 UPS、DHL、中国邮政等大型物流供应商提供全产业链的物流配送服务,部分企业则只提供其中的一部分。
目前中国跨境电商支付的主要方式包括 Paypal、Moneybooker、MoneyGram 等在线支付,国际信用*卡、国际电汇、银行转账、西联汇款及银行信用证等方式,其中 Paypal、国际信用*卡和银行转账占据大部分出口电商支付市场。
上游:中国出口电商卖家主要品类分析
从以往产品品类的发展逻辑看来,物流、毛利、以及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决定着不同品类发展起来的先后顺序。
3C 电子产品
优点:标准化、便于运输。
缺点:同质化竞争,低毛利。
服装服饰
优点:毛利水平高,款式丰富,便于运输。
缺点:客户口味变化快,忠诚度难以把控,SKU 数量大,商家库存压力大。
家居用品
优点:毛利水平高,款式丰富。
缺点:物流困难,专业知识高。
跨境出口电商卖家的不同发展阶段:
单品突破(模仿已有平台的品类结构,选择优势产品切入目标市场)
扩大 SKU(提高 SKU 丰富度及拿仓能力,推动销售的增长)
人员扩张(较为粗放的增长方式带来运营的负荷及整体效率的降低)
精细化运营(细化分工、流程优化,在内容营销和供应链效率上挤压小卖家)
发展自有品牌和独立渠道。
从当前状况来看,大部分卖家都只是停留在扩大 SKU 这一层次。
中国生产制造商痛点分析:
厂家生产能力过剩。
差异化程度不高。
有新品开发能力,但没有能力做面对用户的销售和客服。
中游:平台电商、自营电商
出口电商 B2B 服务:出口企业与进口企业之间,通过第三方进行信息发布或信息搜索完成交易的服务。
出口电商 B2C 服务:出口企业与海外最终消费者之间,通过第三方进行信息发布或信息搜索完成交易的服务。
看过本文的访客还看过下面的文章:
上一篇:这10种员工年底前必须干掉!
下一篇:出口电商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