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学者选取了美国和欧洲自1992年~2004年间,成立时间在3年以上6年以内,具有国际化业务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条件的公司共有261家(图 1)。从总体情况看,企业更青睐采取合资运营的方式。选择合资运营方式的企业总数达到177家,占样本总数的68%,而选择并购来运营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2%有84家。
企业采用并购或合资方式运营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有关(图 2)。在与母国文化更为相近的国家中,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并购的运营方式。在行业分布上,高科技行业企业的比例更高,约有58.24%的企业属于高科技企业,相比较传统行业,在高科技行业更倾向于选择以合资的方式运营。在企业目的地的选择中,发达国家依然是国际化的首选,有超过70%的企业选择在发达国家开展业务,同样在发达国家,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合资的运营方式。
在文化相近的国家,企业在母国的知识、经验可以得到较好的应用。通过并购的方式运营,企业可以在目的国获得更为完全的业务控制权,而不会承担太大的经营风险。相反,在文化相异的国家开展业务,如果企业展开并购,则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文化制度冲突。与此同时,企业还可能面对目的国与母国较大的法律、风俗等差异。这时采用合资运营的方式,与目的国合作伙伴共同运营新设企业,可以借助合作伙伴的管理经验经营本地企业,使企业业务更容易融入本地市场。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高科技企业似乎更倾向于在目的国采用并购企业的方式来开展业务。然而分析结果却并非如此,在152家高科技行业中,采取合资运营方式的企业有110家,而采取并购方式运营的企业只有41家,这种情况与天生国际化企业的自身特点有关。天生国际化企业在开展国际化业务时,规模较小,企业业务模式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高科技企业,在企业技术发生突破性变革的时候,往往也伴随着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因此,在早期扩展阶段,采用合资运营的形式,对企业而言是更为有效的选择。
在选择海外运营目的地上,天生国际化企业更倾向于在发达国家开展业务,对在发展中国家开展运营的热情不高。当目标国家为发达国家时,虽然选择合资方式运营的企业仍占较大比例,但采取并购方式运营的企业相比在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提高。这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市场更为健全和规范,企业采取并购方式运营面临的风险较小,对业务的控制力更强。发展中国家政策、环境更为易变,采取合资运营可以更为有效规避风险。
看过本文的访客还看过下面的文章:
上一篇:风险投资最关注的五个问题
下一篇:企业特质与国际化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