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崇文求真”“培养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素养的现代公民。”在南京市第一中学校长尤小平的眼中,这不是一个虚幻的学生培养目标,更不是停留在演讲稿中的响亮口号,而是细化到“今天上什么课”“课上讲什么”等诸多具体问题的思考中。“什么样的课程造就什么样的人才。”作为一名教育实干家,尤小平有自己的教育哲学:“一个好校长必须要具备课程领导力”。
谁的青春不迷茫?遇到一所好学校,是相伴人一生的幸运。南京一中,不仅以其深厚文化积淀和人文底蕴滋养着学生心灵,更以科学的课程规划,精细化的课程设置引领学生前行,将无数正处于人生雨季的懵懂少年打磨成具有创新意识、探究能力、批判精神,健全人格的“一中人”。通讯员 黄侃
办学理念
崇文求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在一中,任何一门课程、任何一项活动都不会凭空产生,而是与教学理念一脉相承的,课程是对教学目标具体化的“践行”。
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一中的“崇文班”分三年开设品德意志、社会责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课程;为了挖掘学生的潜力,老师鼓励学生学书法、学功夫扇、节假日调研;为了给高三年级创建更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在冲刺的关键时期开设心理健康课。尤小平校长称:“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对学生来讲,有一个好的心态,从某种程度上说比分数更重要。”而这也是对“培养人格健全”的教学理念的实践所在。
3D打印出各种小玩意儿,独立开发APP,设计会踢球能完成简单任务的机器人……这些是一中学生最近在创新课程上玩得很high的科技项目。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开展普通高中生科学素养发展研究的中学,南京一中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工作落到实处。“科学素养的定位是什么?我们的学生正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在尤校长看来,停留在口头上的只能是愿景,只有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为此一中专门设置了系列创新课程教授一些科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学校设立研究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研究》,此课题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一般课题。本年度全国中小学仅两所学校上榜。
课程设置
着眼一中特色,“私人定制”成长规划
“每个学生都有他的独特性。在我心目中,任何人都是可发展和可成才的,关键在于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成才之路。”尤小平校长表示,寻找每个学生适合的成长道路,找到他们特别的地方,是一中延续下来的育人观。
院士、高考状元,是一中走出的人才;偏科生也会在这里找到自己展示特长的机会,成为自己擅长行业的拔尖人才。近年来,南京一中在创新理念的引导下,为学生打造多元成才之路。
记者了解到,从2006年以来,南京一中已经开发了200多门校本课程,供学生自主挑选,南京一中教科室副主任夏季云介绍,学校的校本课程分为四大类:创新课程、活力课程、风景课程、博爱课程,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选修要求,“博爱课程,包括天地之旅,英国面面观等,引导学生走出书本感知自然;风景课程,主要是开拓国际视野的英文电影,带学生看书本上不一样的风景;活力课程不仅包括乒乓球、篮球等体育课程,还有生命奥秘探索等探究课程。”夏季云表示,学生可以在网上淘课,勾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据了解,一中学生近年来在文学、模联、桥牌、辩论赛、交响乐、排球等各类比赛中,获得的奖项四面开花,全国性大奖更是屡次斩获。在学科竞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几年来,学校每年均有300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大奖。如2014年全国化学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两人进入省冬令营(全省前7名),其中一人进入国家冬令营,并被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夏季云认为,一中学生能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脱颖而出,与“个性化”的校本课程有着必然的关系。
教学改革
化虚为实,打造“一中学历案”
针对一中学生的特点,学校积极推行教学改革,旨在将课程碎片系统化,尤校长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014年,学校专门聘请华东师范大学以崔允漷教授领衔的教学改革专家指导组,培训指导教师编制“基于课程标准的一中学历案”。尤校长介绍,学历案是教师预设的、学生学习用的方案,是认知地图、学习计划、互动载体、定位系统。与传统的教案、学案和导学案不同,学历案更加突出了学生在某一主题上的学习经历,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投入)学习”,经历“真学习”以实现意义与价值的增长(经验增长)。学历案呈现的是某一学习片段的完整历程,包括学习主题/课时、依据、目标、评价任务、学习与指导过程、作业等要件。尤校长表示学历案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设计出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专业方案,以培养学科素养为出发点组织学习经验,进而促进学生发展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据了解,一中的在职教师中,省特级教师7人,正高级教师4人,市学科带头人34人,市青优42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占全校教师人数的41%;全国、省、市先进(模范)教师30余人;在校外籍教师6人。而对于这支群英荟萃师资队伍,尤校长有着更高的要求。“一中有14个学科组,每学期各学科组要提供至少3门校本课程”,在一中,骨干教师是研发主体。而除了校内主导,还有一些“外援部队”,一中杰出校友,如原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院士每年都回母校给学生开讲座,来自北大、清华、南大、东大、南师大等高校的大学名师,也会给学生带来学科前沿的知识。
特色班级
多向发展,塑造南京教育品牌
崇文班:北有“翱翔计划”,南有“崇文探索”。作为南京市首个参与中学教学改革的试点班,“崇文班”采用高校导师制方式,为每个学生“私人定制”三年的成长规划,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2010年开设至今,崇文班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13届、2014届两届“崇文班”参加高考,一本达线率均为98%,二本达线率均为100%,70%以上的学生被国内985院校录取。去年,“崇文班”有近30位学生在省级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一等奖。2015届“崇文班”参加去年“小高考”4A人数达47人,人均加分4.7分,成为当年南京市的“4A第一班”。2016届“崇文班”在今年刚刚结束的“小高考”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人均加分达4.98分。
强化班:学校自2004年以来开办了强化班,强化班的办班宗旨是为国内外一流大学输送大批可持续发展的优秀生源。其课程设置,课程进度、广度、深度均比平行班要求高,着力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以及个性特长。全市统测数据显示,学校各年级强化班的各科成绩在全市均处于领先位置。本科上线率100%,其中一本上线率95%以上,培养了省、市高考状元余仕英、孙霓等一批优秀学子,向杰等多人被北大、清华录取。
2014年余波同学被南京大学强化班录取;戴心尧同学获第2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国家级银牌,并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另有多人被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录取。
AP班:从2012年开始,南京一中探索通过AP课程,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渠道、多样化选择,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架设立交桥,从而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据了解,南京一中AP班是全省唯一一所由本校独立承办的国际课程班(没有中介)。“作为学校开设的国际高端课程,我们把国际视野、国家文化、校本元素结合起来,形成一中特色、国际标准的课程体系,以此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申请以美国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国际部主任黄侃说。
2015届首届AP课程班共有毕业生28名,全部顺利升入国际一流大学。其中一名学生去英国,两名学生去加拿大,其余25名学生全部被美国排名前100的大学录取。
看过本文的访客还看过下面的文章:
上一篇:校长如何锤炼卓越领导力
下一篇:欲成为优秀的领导者 首先成为出色的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