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轻点鼠标后,机器与机器之间似乎达成一种“默契”,从焊接到最后打包运输,每道工序之间形成完美衔接。
在 海信黄岛基地的彩电生产车间中,这种默契正频繁上演:穿梭往来的智能自动配送小车替代了长度近800米的跨楼宇、长距离人工配送,将近200人从配送中解 放。而在关键的液晶面板卡合工序,一台6轴工业机器人吸住大尺寸液晶面板,经工业相机辅助定位,轻巧地放置到背光模组上,精度高达0.02毫米。
这个“中国工厂”视频在上周刷爆了网络,总点击量超百万的同时,引来无数点赞,网民们显然被视频中中国工厂自动化生产的壮观场面震撼到了。
其 实不仅仅是场面震撼,自动化生产给企业也带来了“福利”:以往对工人依赖的生产线,自智能化制造实施以来,海信人均制造效率每年提升超过30%。笔者获取 的数字显示,在生产场地没有增加和工人数量下降的情况下,海信电视机产量由2011年的800万台增长到2014年的1110万台,增长39%
值 得注意的是,对于智能制造,海信集团极为看重。其董事长周厚健曾表示,制造业目前是、并且到2025年仍将是我国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支撑海信“智能化”背 后,是最近火热的“工业4.0”大势。“工业4.0”是德国率先提出的概念,“中国制造2025”则是中国版的“工业4.0”。
今年6月,工信部公示了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项目,海信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智能工厂参考模型标准研究”榜上有名,其对智能制造项目的研究探索获得认可。
来自海信的观点认为,没有制造业的转型,国家和企业的转型就缺乏根基,“没有制造业,就没有海信。海信的今后,仍然会以制造业为重心。”在工信部装备司副司 长李东看来,“机器换人”和工厂智能化,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重要一环。
看过本文的访客还看过下面的文章:
上一篇:贺万民: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的一种手段及路径
下一篇:科华恒盛:战略转型,呼唤高端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