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智慧,也是政治智慧,如果政治人物离开了领导智慧,也就没有领导力。政府治理中“刚的东西”很重要,但是光有刚不行,还要有柔的东西,要有领导智慧,刚柔要结合。
有智慧才有领导力。“慧足千百智,道足万法生”。智慧多就拥有一双洞察世间万物的“慧眼”,“慧眼”能够洞察人间沧桑,能够高瞻远瞩。就能够明白道理规律,也就有了思路办法。现在一些建筑物搞的千奇百怪,一些地方城市建设面目千疮百孔,很多的事情做的匪夷所思就是因为“慧不足,道不生”。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空前的繁荣,先哲思想家们就提出了很多重要观点,管子就说过:“民安是国安也”,也就是说国安的基础靠民安,“心治是国治理也”,政府治理的核心是“心治”。讲德治,讲人治,讲法治,更要讲“心治”。德里有心,法里更要有心,如果无视法律藐视法律,不把法律放在心中,法律就是形式。古人说的好,“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政府治理先要治心。现代社会当中各种的矛盾,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与心理有关系,包括信仰、道德价值取向,社会心理需要以及心理认同。社会不稳定的原因某程度上在于生活中冷漠太多,温暖太少。治理的真正难处不在于法律,而在于心理认同。
政府治理,贵在领导智慧,这个智慧是什么呢?智慧就是积极的心理能量。人们不难发现,有智慧的人比较愉快,有智慧者健康长寿。有智慧者人际关系处理的好,相互之间包容、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有智慧的领导作风好,平易近人,不恃强凌弱,领导效果好,威信高。德高望重的领导者几乎都是智者,心态安宁,心胸宽广,看得远,看得透。有些领导虽然位高权重但缺少智慧力量,这样的领导就是爬到高位也往往避免不了个人政治生涯上的悲剧。领导智慧,也是人生智慧。在生活道路上,走得快需要“力”,走的稳需要“心”,走的又快又稳就需要心跟力的结合。政府治理也是这个理。推进治理现代化,这个现代化需要快,慢了搞不定,慢了落后于时代。但一味图快,搞不好就跌倒了,为什么呢?走不稳,社会心态不稳。心不稳容易缺智少慧。追求速度,还要追求效率效益,追求踏实稳定感,这个稳定感就很重要。
毛泽东曾经说过“人之力莫大于心”。心是力的根本。治理问题解决好,首先要重视把心的问题解决好,把民族精神气质,社会生活的刚阳之气,民族的正义之气培养出来,就抓住了治的根本。治理不是管制维稳,治理不是控制打压,而是生活中那种心态安宁。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谈“人心民意”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提出的“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这句话很重要。实现治理现代化,社会环境的风要清,同时,还要有奋发图强的精神,大家的气要正。风清属于外界的东西,气正属于内在的东西,风清气正才能心齐,心齐既依靠外界环境的改善,还要依靠正气的维护。
心如何到位呢?一是责任心。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不是祸害一方。能造福这一地方,说明有社会责任心。二是慈悲心。慈悲心就是要对人好一点,对老百姓疾苦多关心一点,领导不易群众更难。那些走在路上奔跑的,挤地铁坐公交的,租不起房子住地下室的,多数都是底层百姓。三要有感恩心。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帮助和关怀,这些关怀包括家庭、组织、社会以及身边的亲朋好友。我们的官员,政府领导离开了家乡,走向工作岗位;离开了小家庭,成了公家的人,你从“私家”走出来到了公家,你是公家的人了,就要为大家办事,得有公道心。公道在哪里?公道在感恩中。同时,还要有敬畏心,权力不能为所欲为,不敬畏制度,不敬畏权力,不敬畏法律,就会贪赃枉法。
领导智慧从哪儿来呢?领导智慧来源于培养教育,来源于学习体会,来源于贵人的相助,来源于导师的指导。最重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从文化血脉当中来。智慧离不开文化血脉这个根。二是从实践经验当中来。领导智慧离不开丰富的工作实践,很多领导都是经过多岗位长时间锻炼过来的。一些省长省委书记的履历,也都是从工矿车间、田间地头、科研院所,从基层部门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三是从群众智慧当中来。领导是群众拥戴的结果。正是群众提供的想法和思路,才提高了领导水平。四是从修炼感悟当中来。现在都看手机、看微信,这是碎片化的东西,它没有历史的沉淀,既然没有这种历史厚重感,如何有感悟呢。因此要提倡多读历史,只有历史才能教给你治国治家道理,要强调修炼和感悟。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看过本文的访客还看过下面的文章:
上一篇:2015移动医疗产业最具领导力先锋人物揭晓
下一篇:洋教授作客武汉倡导提升教育领导力